​「我可以一輩子都不結婚,不生孩子嗎?」:女兒寫給母親的一封信火了

我走路带风 2023/03/17 檢舉 我要評論

親愛的母親:

母親,想起來,我還沒有以寫信的方式向您表達我心中所想。

前段時間,我刷到一個短視訊,深有感觸,再三考慮后,才提起筆來寫這封信。

女兒問媽媽:「媽,我真能一輩子都不結婚嗎?」

媽媽一絲猶豫都沒有,直接回答:「當然了。」

只是這不經意間,就在我心中泛起了漣漪。

那位媽媽緊接著又說:

「畢竟結婚是人生的一個大事,找不著掏心掏肺的那樣一個人,你嫁他干啥呀?一輩子還不夠糟心嗎?

「你生完孩子,那你就得對孩子負責任,你就不是你自己了,孩子就是你的鎧甲和軟肋,你能被人拿捏得死死的。你不生我沒意見,你開心就好了。」

句句掏心。

母親,還記得有一次,我也問過您這樣的問題,可你卻一直在逃避它。

結婚不是拖垮彼此,而是給對方鼓勵,遇事有個商量的人,在外面受了委屈會有一個溫暖的懷抱。

如果不能相伴一生,相看兩不厭,那我寧愿不結婚。

來源:全景視覺

婚姻是勇者的游戲,

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勇者

對于不婚的一生,有人是這樣形容的:

20歲,你和談了多年的對象分了手。這時候,你突然明白「也許我們這一代人,比起相愛,更擅長分開」。

快奔三時,你拒絕了父母安排的相親,你覺得與其和不喜歡的人共度余生,還不如獨自美麗。

漸漸地,你發現參加同學聚會時,他們的話題大多數都圍繞著婚姻、家庭展開,你越來越插不上他們的話題。

40歲時,你的父母放棄了催婚,你全身心地將自己投入工作中,收入越來越可觀,而你也在毫無負擔地享受著自己的生活。

沒有家庭的矛盾,也沒有孩子的束縛,而你同時也變成了長輩們眼中的反面例子,但是你堅持鍛煉,去完成了許多你想做的事情,活得比同齡人更輕松自在。

50歲時,或許你已經遇到了人生中的摯愛,但這時的你已不在意結果,而是想珍惜與他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。

日子過得越發清閑,看著同齡人有各種處理不完的關系,你越發感嘆,不結婚真是一個正確的選擇。

60歲時,你身邊的人一個一個離你而去。逢年過節時,看著別人兒孫滿堂,和和美美,你突然發覺"每一種選擇都有它的意義,結婚與否亦是如此」。

70歲時,你開始各種頭疼腦熱,身體機能漸漸衰退,而你無人傾訴,打碎牙也只能自己一個人扛。

80歲時,你最后一眼看著這個世界,回顧一生,你并不后悔不結婚,因為你做了一生最想做的事,看過這個世界上最美麗的風景,此生足矣。

結不結婚,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景色。

就像楊絳說的:

「不結婚,晚年沒伴;結了婚,不一定活到晚年。不拼命工作,沒錢養老;太拼命工作,有可能用不著養老。有些路不走,不甘心;走了,一身傷。人生就是如此,無論怎麼選,都會有遺憾。無論你怎麼精心策劃,都抵不過命運的安排。」

結婚不是必需品,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。

來源:全景視覺

先愛己后愛人,

先謀生后謀愛

心理學博士黃菡在寫給18歲女兒的一封信中,提到了這樣幾句話:

」身為女嬰,你出生時要割斷依賴于我的生物臍帶;

「身為成人,你十八歲時要割斷依賴于父母的心理臍帶;

「生為女人,你始終別忘了割斷依賴于男人的文化臍帶。」

先謀生,后謀愛,追求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富裕,更多的是內心的豐腴和自尊。

它讓我們能夠慷慨,能夠爽朗,能夠精神自由。

母親,我希望的是,當我的另一半富有時,我不會想去高攀;當他落魄時,我也不至于全然失去安全感。

特別認同《奇葩說》中的一段話:

「當30歲還在為20塊錢打車費而糾結,下雨天沒人送傘,下班再晚沒人詢問,你就會明白,愛不愛有什麼用,謀生才是體面。」

在別人的傘下瑟瑟發抖,不如自己給自己撐傘,走得大步流星。

電影《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》中,松子的姐姐從小就患病,致使父親全身心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姐姐身上,她只能靠著一些奇怪的表情來獲取父親的關注。

長大后,她從不懂得好好愛自己,只想委屈自己,討好別人。

第一任男友對她家暴,向她索取錢財,松子都一一忍下來了,甚至不惜為他拉下臉面去向家里人要錢。

後來她又愛上了有婦之夫,他答應松子,等他功成名就了,一定會給松子一個名分,可他終究還是在松子和名利之間,選擇了名利。

她竭盡全力地付出,并沒有換來別人的回報。

亦舒曾說過:「自愛,沉穩,而后愛人。先學會愛自己,再去愛人時,別人就傷不到你了。」

是啊,一個不會好好愛自己的人,又怎麼能正確地愛別人呢?

母親,我想告訴你的是,在找到伴侶之前, 我想先找到我自己,我想先轟轟烈烈地愛自己一回,找到那個最體面的自己,再來談結婚的事情。

來源:全景視覺

沒遇到對的人別將就,

遇到對的人別放棄

有句話說得很好:「好的伴侶能治愈原生家庭帶來的傷。」

一位著名辯手和她丈夫就是如此。

她在前段時間參加了一檔真人秀,在節目中,他們展現了結婚十二年之后的生活與感情狀態。

節目播出后,她在微博上發長文感謝丈夫的多年陪伴,其中道盡了她一路走來的辛酸。

原來,她從小就生長在一個不幸福的原生家庭當中,她剛出生不久,父母就離異了。

從此,她與母親相依為命,三歲之前,她與母親住在滿是老鼠的米倉中,之后,母親改嫁,她從米倉搬進了外婆家,靠著親戚的接濟勉強支撐著生活。

從小的生長環境帶給傅首爾滿滿的傷痕,上天帶她如此不薄,但她後來遇到了如今的丈夫。

內容未完結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