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給人添麻煩 是一種修養

happy 2023/03/09 檢舉 我要評論

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

從相互麻煩開始,一來二去,

相互麻煩變成了相互幫助,

關係自然就親近了起來。

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疏遠,

卻是從一次次有意無意地「添麻煩」開始,

原本是自己的錯誤或失誤,

卻讓旁人來承受不良的後果,

次數多了,也就討人嫌了。

不給人添麻煩,

是一種高級修養,

也是一種生活態度,

更是刻在骨子裡的善良。

不給陌生人添麻煩,是一種善良。

晚上開車,最討厭對向來車一直開著遠光燈,

不管怎樣提示,對方就是不換成近光燈。

駕駛技術不好的人,慌亂之下,

要麼就會把不準方向,刮擦事故也由此發生;

要麼怒火中燒,恨不得一把撞上去,

兩敗俱傷,憤憤不平之下,

難免就會罵出難聽的話。

收了一個包裹,立即拆開來看,

覺得不滿意,想要立即退換貨。

于是,忙不迭打電話給剛剛送貨的快遞員,

讓他立即折回取貨,省得自己再跑一趟,

卻不考慮自己家門口一點都不好停車,

還非得催促人家上樓來取。

明明不遠處就有一個垃圾桶,

但就是不願意多走兩步,

而是隨手扔掉垃圾,

旁若無人地離開。

為了在網絡上買到同款的衣服,

就到實體店裡一件件去試穿,

結果,抱著一大堆弄得亂七八糟的衣服,

卻說:「不好意思,沒看上」。

留下店員在那裡整理好久好久。

現實生活中,

不乏這樣給陌生人「添麻煩」的場景。

他們總能找到自我辯解的理由,

說來說去,都是一個意思,

那就是「方便自己」。

這些人,

是完美無缺的「利己主義」。

從來沒有體諒他人的意識,

骨子裡就是「唯我獨尊」,

一旦別人成為阻礙,

便毫不猶豫要「爭」得利益。

從他們身上,

我們能直觀地感受到一種與生俱來的惡意。

與之相反,

那些對陌生人總是保留著一份敬意,

就算是在享受服務,

也儘可能少給別人「添麻煩」的人,

骨子裡則是一種善意。

與人為善,則于己方便。

不給親近的人添麻煩,是一種尊重。

為人處世中,很多人,

常常把最美好的一面給了陌生人,

卻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給了最親近的人,

不怕給他們添麻煩,也不怕他們傷心。

當父母和自己同住一個屋檐下,

代溝自然是有的。

如何讓彼此相處和諧,

更多的不給彼此添麻煩。

老人家起得早,

大可不必把兒子媳婦一早就喊醒,

理由是給他們做好了早餐,

不快點吃,會冷掉。

這份愛心,其實,需要「緩一緩」。

年輕人追求刺激,

偶爾玩到半夜才回,

就不要再用力關門,

把將睡未睡的爸媽吵醒。

躡手躡腳地開門關門,

就是對他們擔心了你大半夜的最好的尊重。

每個人過好自己,

其實就是對彼此最好的照顧。

當然,這些都是生活瑣事,

相互理解一下,也能漸漸做到。

但很多人,卻把最親近的人當成了「救助站」,

一有事情,就絲毫也不介意給別人「添麻煩」。

堂哥在派出所當警察,

讓整個家族感覺到「臉上有光」。

但堂哥每每和大家聚會的時候,

也常常提醒,不要做讓他為難事情。

可有個堂妹,卻從來顧不了那麼多。

她極其愛打牌,輸了錢又賴賬,

結果,一起打牌的人,就開始吵架打鬧,

好幾次,都驚動了派出所。

堂哥感到特別沒面子,

但架不住家裡人來說情,

又只得硬著頭皮去求情。

後來,堂哥發狠話,

說誰也別來找他了,找了也沒有用。

這才讓這位堂妹「消停」了點。

對待最親近的人,

最是沒有邊界感。

總覺得「添麻煩」不為過,

其實,一味地依賴親戚或朋友,

他們也會覺得你煩。

幫得了一時,哪裡能夠幫得了一世呢?

不給他人添麻煩,

是一種刻在骨子裡的修養。

巴特勒博士說過:

只為自己著想的人是無藥可救的,

也是不會受到教育的,

他們是沒有教養的人,

無論他受過什麼樣的教育。

不給他人添麻煩,

是一種高級的修養。

不會因為所面對的人身份、地位、財富不同,

而或諂媚或不屑。

他們總會保持慣有的風度,

彬彬有禮,謙遜大方,

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。

儘量不去打擾別人,

能自己解決的事情,

寧可「麻煩」自己。

迫不得已麻煩了別人,

也會誠懇地致謝,

用真誠的態度,貼切的言辭,

表達自己的心意。

真正有修養的人,

總會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,

歸根到底,就是,

他們不僅不會給別人添麻煩,

還總會想方設法,

幫助別人解決當下存在的麻煩。

贈人玫瑰,手有餘香。

當你成為一個樂于付出的人,

而不是一味索取的人,

你便會覺得,周圍的世界,

其實也充滿了善意。

有人說:

「長大後才知道,

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,

別人最好也別麻煩我

這句話不是冷漠,而是成熟。」

深以為然。

一個真正成熟的人,

已經學會了不給別人添麻煩,

並且,將之作為一生的修行,

讓自己越來越好。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