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CU里住了3天后,我下定決心富養自己,散養孩子,放養老公

我走路带风 2023/03/08 檢舉 我要評論

#媒體人周刊#

一直以來,我都是一個大包大攬型的媽媽,家里家外一把手。

直到一周前,我暈倒在家,住進ICU,被確診患有自身免疫性腦炎。

這個病,說白了就是長期勞累、作息不規律、生活壓力大,導致了免疫力下降,從而發生一系列炎性反應。

這些年,我每天既要工作,還要打理各種家務瑣事,要輔導8歲兒子的作業,要督促他練琴......

等到忙完,常常已經是晚上11點了,雖然又累又困,卻翻來覆去,怎麼也睡不著,考慮的事情太多了:

兒子的作文要怎麼提上去?

還要讓他學點什麼特長?

工作上還有哪些事情沒有做好?

......

生活的重壓扛在我一個人身上,感冒發燒,斷斷續續一直不好,也拖著沒去看。

直到身體倒下,在ICU住了3天后,我才發現: 這些年我錯得太離譜了!

兒子沒有我的督促,作業磨蹭到10點也沒做完,早上還起不來,上學遲到,天天落東西。

老公沒有我的照顧,天天叫外賣,家里也不收拾,東西在哪都不知道。

整個家,亂作一團。

原來,我自以為是愛,其實是越界,剝奪了孩子的成長;也是越位,讓老公習慣性缺位。

想明白后,我下定決心換一種活法:

給自己卸任,富養自己;給孩子空間,散養孩子;給老公賦能,放養老公。

富養自己,成就一個家庭的好風水

綜藝節目《你怎麼那麼好看》中,有這樣一幕。

工作人員打開家里的衣柜,結果發現柜子里全是4胞胎美美的衣服,媽媽的全是顏色又暗又簡約的衣服。

媽媽很不好意思地解釋,自己已經超過2年沒買衣服了。

平日里,媽媽要圍著4個孩子轉,如果奶奶沒來幫忙,她一天只能吃上一頓飯。

她和老公每天的溝通大多也都圍繞著孩子,孩子就是她生活的全部。

生活中,這樣為了孩子,為了家庭,一頭扎進去的媽媽并不少。

但其實,這種自我犧牲式的付出,只會掏空媽媽,讓媽媽變得焦慮、疲憊、勞累,無形中讓家庭氛圍變得負能量滿滿。

就像《母親進化論》一書中說的:

一個內心匱乏、沒有好好關照自己的母親,就像一輛油箱已經空了的車子,無論你如何使勁踩油門,都不過是在空轉。

有遠見的媽媽,會先經營好自己,從而帶動整個家庭跟著變好。

暢銷書作家,人稱「瀟灑姐」的王瀟就是一個這樣的女子。

女兒出生后沒多久,她就投身到了事業中,因為她不想讓自己后悔,也不想讓女兒憋屈。

她說自己最害怕有一天,會和孩子抱怨「當初媽媽因為你,放棄了很多」。

在她看來,媽媽的嘮叨抱怨,是最傷孩子的。

她希望女兒看到的,是媽媽做出的示范:

我這輩子塑造好我自己,你也是你自己的作品,不用成為媽媽的期待。

事實也證明,當她在自己喜歡的領域,活得熱氣騰騰時,女兒也把她當成了榜樣。

在一檔節目里,主持人問她的女兒:「10年后,你長大了要成為什麼?」

小姑娘的第一反應就是:

成為媽媽那個樣子。

《先斟滿自己的杯子》一書中說:

不要等待別人來斟滿自己的杯子,也不要一味地無私奉獻。

如果我們能先將自己面前的杯子斟滿,心滿意足地幸福快樂了,才能溢出幸福給別人,也才能快樂地接受別人的給予。

一個媽媽,只有自己的內心富足,才能將積極的心態、幸福的能量回饋到家庭中,讓家庭和睦溫馨,充滿活力。

所以,任何時候,媽媽都要記得先富養自己。

提升專業技能,增加生命的厚度;鍛煉身體,拉長生命的長度;發展興趣,豐富生命的色彩。

讓自己變得更值錢,才是余生最好的投資。

讓自己變得更富足,才能成就家庭的好風水。

散養孩子,成長空間足夠的孩子更出色

兒子剛出生時,我就在心里立下目標:

我要做滿分媽媽,為兒子做到事無巨細,讓他感受到滿滿的愛。

即便兒子長大一些,我還是把他買什麼樣的本子和筆、穿什麼衣服和鞋子、和誰交朋友等事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
他根本不需要費心思考,只需要按照我的要求做即可。

他稍有反駁,我就會給他講一堆大道理,直到他乖乖聽話為止。

久而久之,他便不再有任何微詞,只是默默照我說的做。

可是,我精心養育的兒子卻膽小怕事,受委屈了,不會求助,只會小聲哭泣,一點兒也沒有男子漢氣概。

兒子本該有暢快飛翔的自由,也應有躲避侵害的歷練,而我卻一直把他攥在手里,把保護變成了枷鎖。

媽媽以愛之名,過度包辦、控制孩子,忽略孩子對獨立的渴求,是在侵占孩子的成長空間,對孩子百害而無一利。

唯有媽媽敢于散養孩子,對孩子放手,孩子才能獲得成長路上最大的底氣。

主持人王芳在書中記錄了養育女兒的事。

有次,女兒婉兒因為頭髮散亂,被男同學嘲笑像個瘋子。

她很生氣,回家就讓媽媽聯系男同學的媽媽,為她擺平這件事。

但王芳沒有立即答應女兒,而是委婉告訴她,先試著自己解決一下,如果解決不了,媽媽再出手幫助。

受到媽媽的鼓勵,婉兒很順利地就把問題解決了,還和男同學成了好朋友。

并且每次外出旅行前,王芳都會和女兒約定好,像點餐、要東西這類事,希望她能自己做,因為媽媽要照顧姥姥、姥爺,她要把自己照顧好。

所以,婉兒總是提前做攻略,詢問一些單詞怎麼發音。

到了一個新地方,她就主動幫姥姥、姥爺問洗手間在哪里,還幫他們取熱水。

小小年紀的婉兒,已經習得了很多生存技能和生活經驗。

王芳說:

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。

媽媽要做的,就是教會孩子如何在人生的大海中,捕到最想要的魚。

其實,大部分孩子的智商都差不多,孩子后期的能力才會產生巨大的差別,而根源在于養育者不同的教育方法。

媽媽可以給孩子很多東西,唯獨生活的經歷、喜怒哀樂、成功挫折無法給孩子。

被媽媽散養長大的孩子,有更多動嘴、動手、動腦的機會,從而能獲得寶貴的試錯機會和人生經驗,未來才會更出色。

內容未完結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