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:學會屏蔽

我走路带风 2023/03/19 檢舉 我要評論

生活中你是這樣的人嗎?

很容易被外界干擾,隨便一點風吹草動,都會在心里掀起無數波瀾。

如果覺得這樣太累,不妨試著「把心關上」。

面對生活的紛紛擾擾,不多想,也不敏感,試著讓自己鈍一點。

遵從內心,把握好自己的節奏,活出獨一無二的精彩。

一個人最稀缺的能力,就是學會屏蔽。

來源:全景視覺

屏蔽殺傷力極強的「負面情緒」

美國洛杉磯大學醫學院的心理學家加利·斯梅爾做過一個心理學實驗:

他讓一個開朗樂觀的人與一個愁眉苦臉的人共處一室。

結果,不到半個小時,這個原本樂觀的人也開始長吁短嘆起來。

加利·斯梅爾經過進一步的實驗后證明:

只需要20分鐘,不良情緒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傳染給別人。

人的負面情緒就像病毒一樣,具有很強的傳染性,而且傳染的速度非常驚人。

白巖松說過: 「我們活得累,并非生活過于刻薄,而是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圍所感染,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。」

一個女孩,海外名校畢業,擁有光鮮亮眼的簡歷,回國應聘心儀的公司。面試表現也很好,但最終未被錄用。

那天,她打車去面試,路上非常擁堵,出租車司機脾氣又異常火爆,一路上不停大聲抱怨。

受司機情緒的影響,本來狀態不錯的她,也變得煩躁不安。

好不容易到了公司,眼看就要遲到了,在保安例行檢查時,女孩顯得十分不耐煩,暴躁地催促了保安幾句。沒想到被恰巧經過的主考官看到了。

盡管她面試發揮得不錯,被大家一致認為是最優秀的候選人。

但就是因為她面試前的表現,最終被心儀的公司拒之門外。

在書中看到過一句話,能量是寶貴的資源,損友會像水蛭一樣附在人的身上,慢慢吸走你的能量。
當一個人心里充滿了負能量,不僅傷害了自己,還會讓周圍的人也消極頹廢、低沉失落。
生活中,遇到這類消耗我們的爛人,盡量遠離,別去計較。
真正成熟的人,都懂得屏蔽他人的情緒,專注走好自己的路。

來源:全景視覺

屏蔽阻擋你前進的「閑言碎語」

喬布斯說過一句話: 「不要讓別人的議論淹沒你內心的聲音、你的想法,和你的直覺。」

每個人的認知不同,格局不同,思維方式更不同。

不要期待自己做的事情,能夠被所有人認同和支持。

別人怎麼看怎麼想不重要,重要的是管好自己的心,并且保證它不會受外界、外人的左右。

14歲的周梅森,雖然認識的漢字不到3000個,但已經開始創作第一部小說。

後來,高中畢業的周梅森被分配到煤礦當工人。

作為巴爾扎克的忠實信徒,他夢想著有朝一日成為巴爾扎克那樣的大作家。

為此,他白天干著又臟又累的挖煤工作,晚上下工后,卻不像工友們一樣睡覺、閑聊、打麻將,而是堅持寫作。

周圍的人都覺得他走火入魔了,紛紛嘲笑他:「就你,還想當作家,別做夢了。」

他的稿件一包包寄出,又被一包包退回。

後來,連當地郵遞員都認識他了,開始笑話他,每次大老遠就喊:「周梅森又退稿了。」

面對周圍人的嘲諷和評價,周梅森不為所動,繼續堅持創作。

四年后,他成功在《新華日報》發表了處女作,正式踏上作家之路。

2017年,隨著電視劇《人民的名義》熱播,作者兼編劇的周梅森也一夜爆紅。

正是因為不在意別人的評價,他才能堅持心中的夢想,專心創作,最終實現從礦工到作家,再到金牌編劇的人生逆襲,走向人生巔峰。

我們曾經如此渴望別人的認可,後來才發現遵循自己的內心,遠比別人的看法更重要。

不要拿別人的尺子,來丈量自己的人生。做自己人生的掌舵人,才是最難得的清醒。

正如村上春樹所說:

「別人怎麼說與你無關,那就盡管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;只要你清楚自己在尋求什麼,我的人生是我的,你的人生是你的。」

來源:全景視覺

屏蔽反復折磨你的 「陳年舊賬」

英國傳世之作《咆哮山莊》,被美國《大西洋》雜志評為「世界文學十部最佳小說」之一。

小說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,童年時被好心的咆哮山莊莊主收養。

但是,莊主的兒子辛德雷不僅對他拳腳相加,還時常羞辱他「比畜生還不如」。

為了留在咆哮山莊,希斯克利夫選擇隱忍這些傷害。

成長過程中,希斯克利夫與莊主的女兒凱瑟琳暗生情愫,墜入愛河。

沒想到,後來凱瑟琳竟然接受了儒雅而富有的埃德加的求婚,無情背棄了希斯克利夫。

希斯克利夫帶著滿腔的憤怒和仇恨,離開了咆哮山莊。

三年后,希斯克利夫再次回到咆哮山莊時,已經蛻變成富有而體面的紳士。

他開始不擇手段、瘋狂報復所有傷害過他的人。

來源:豆瓣電影

辛德雷被他逼得家破人亡,凱瑟琳也在愧疚與悔恨中,抑郁成疾,離開了人世。

希斯克利夫窮盡一生去復仇,內心卻從未得到片刻安寧,最終郁郁而終。

南非國父曼德拉有句名言:

「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,我已清楚,自己若不能把痛苦與怨恨留在身后,那麼其實我仍在獄中。」

每個人都不可避免會受到傷害,如果不能放下傷害,它就會像牢籠一樣囚禁你的心靈,讓你無法獲得真正的自由。

放下過往的恩怨,寬恕別人的傷害,實則是在解救自己。

有個女孩在放學的路上,被一個醉駕的人開車撞倒,不幸香消玉損。

她的母親痛不欲生,曾嘗試用各種方法去報復肇事者,可是她發現,自己不但沒有被療愈,內心的傷反而越來越重。

在經歷重重煎熬和磨難之后,她終于從內心深處寬恕了肇事者。

後來肇事者出獄時,這位母親主動見了他,他們決定一起做宣傳,幫助更多人意識到酒駕的危險性。

周國平在《人生不較勁》里寫:

「人無法支配自己的命運,但可以支配自己對待命運的態度,平靜地承受落在自己頭上的不可避免的遭遇。」

對待過往傷害的態度,決定了我們將擁有怎樣的人生。

曾經的傷害,如果反復糾纏,只會讓自己傷痕累累、千瘡百孔。

走出執念的牢籠,與往事和解,與自己和解,與世界和解。

過好每一個當下,讓余生充滿陽光。

來源:全景視覺

《生命不能承受之輕》里有這樣一句話:
「從現在起,我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,我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里……我要往前走。」

學會屏蔽那些消耗我們的爛人破事,去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。

遠離他人的負面情緒,積極樂觀面對生活;

忽略外界的看法,卸掉不必要的負擔;

走出過往的傷害,還內心一份清靜安寧。

余生,屏蔽一切無謂的干擾,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,花在真正值得的事上。

作者:野百合的春天(富書作者),來源:富書(ID:kolfrc)。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