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誰能想到。
85歲的瓊瑤,竟如此年輕。
她和林青霞的一張合影放出,所有人都驚了。
這哪是85歲。
說58歲還差不多。
面色紅潤,皮膚細膩,一根皺紋都沒有。
和69歲的林青霞站在一起,就像姐妹。
狀態也好。
一臉溫婉,大氣從容。
一看就是富貴與清閑養出來的好狀態。
女人啊,年輕時創下的富貴安樂窩,果然在晚年之時,成了生命的避風港和營養皿。
給予她穩固的托依。
和汲取不盡的養分。
2
世人提及瓊瑤,往往有兩大關鍵詞:
一是 三觀不正。
二是 矯情兮兮。
但撇開這些不談,就她的人生經歷而言,瓊瑤也是行走的勵志樣本。
她童年慘淡。
家人重男輕女。
她又是雙胞胎,還有個弟弟。
出生時不順,醫生建議只要弟弟。母親不愿,堅決生下了她。
出生后,正值戰亂,為了活命,到處東躲西藏。
但戰火還是來了。
1944年一天夜里,瓊瑤被炮火和哭喊聲驚醒。
他們的農莊被燒毀。
但來不及惋惜。
逃命第一重要。
父母拉起瓊瑤與兩個弟弟逃亡,因弟弟太小,父親又雇了一個挑夫,將兩個弟弟裝在籮筐里逃命。
可沒走幾天,父母驚恐發現,兩個弟弟與挑夫一起消失了。
他們悲怮欲絕。
這時,父母想到死。
兩大一小,往河水深處走,越走越深。
慢慢地,瓊瑤發現自己呼吸困難,朝母親大喊:「媽媽,媽媽,媽媽……」哭喊聲一句高過一句。
就在快要窒息時,父母終于清醒過來,回到岸上。
這個場景,在以后數年,一直埋葬在瓊瑤的記憶深處。
後來她的作品,大多有很強的宿命感。
像《情深深雨蒙蒙》、《一簾幽夢》、《梅花烙》。
女主不能自主。
仿佛命中注定要遇劫。
上岸后,一家人一路向西。
命不該絕。
他們終于看到了一輛免費火車。
上車后,人擠著人,到處臭烘烘。
一個受傷軍人跑了過來,說:「我見過你兩個兒子。」
父親急忙問他在哪里。
「他們都在桂林的一個部隊里。」
此后,他們調整行程,前往桂林尋找兒子。抵達之后,雖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,但居然還是找到了。
一家五口,又馬上逃回台灣。
那一年,瓊瑤11歲。
3
到了台灣,她開始上學。
也就在此時,她愛上寫作。
16歲那年,她發表了人生第一本小說《云影》。
她反復告訴自己: